在這一季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中,最讓我意外也最驚喜的是《點球成金》(Moneyball)。真沒想到我這棒球白癡竟然能對一部體育題材電影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激情投入,還被最后的尾聲曲狠狠撞了一下心扉?!饵c球成金》從2004年一稿到最終拍攝風波連連,導演三易其人,劇本一改再改,但這些挫折都沒能阻止電影拍出新視角、新風格。
《點球成金》改編自美國著名 財經(jīng)記者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2003年的人物傳記《魔球——逆境中制勝的智慧》。傳記的主人公比利·比恩(Billy Beane)是加州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的總經(jīng)理,在他的開創(chuàng)性管理方法下,處于嚴重資金劣勢的奧克蘭運動家隊在2002賽季竟創(chuàng)下美國職棒聯(lián)盟連贏20場的歷史記錄,堪稱奇跡。美國職棒和其他職業(yè)體育賽事一樣,成績好壞幾乎全仰仗隊中的球員優(yōu)劣,而球員作為流動資產哪個球隊出的價高就去哪隊,職聯(lián)賽事與其說拼技術,不如說更是拼實力、拼資金。奧克蘭運動家隊以四千多萬的資金抗衡上億身家的大隊(比如紐約洋基對),竟能頻頻取得勝利,這其中的奧妙自然很值得深究。
比利·比恩的制勝法寶是其助理經(jīng)理保羅·德波戴斯塔(Paul DePodesta)所推崇的棒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法“賽伯計量學”(Sabermetrics)。賽伯計量學通過一些統(tǒng)計指標來判斷一個球員的場上表現(xiàn),比如“投手防御率”(ERA),“上壘加長打率”(On-base plus slugging)等,把球員的防守力、攻擊力等主觀判斷轉換為客觀的可衡指標。以前棒球星探們全靠經(jīng)驗之談評估一個球員的表現(xiàn),預測其在未來職棒生涯中的潛力;有了賽伯計量學,這些經(jīng)驗談中的相當一部分轉變?yōu)榱丝梢姷耐顿Y理論,依靠計算機的統(tǒng)計結果,哪位球員擅長哪類技術,哪位球員的綜合價值超出其轉會費用,一目了然。打個也許不太貼切的比喻,這賽伯計量學就如同股票分析的陰陽線走勢圖,把大盤與個股的種種關系由玄學變?yōu)榱丝茖W,雖非絕對準確,但對投資人來說怎么都是值得依賴的參考工具。比恩的成功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職棒的運作模式,賽伯計量學從此正式登上棒球歷史舞臺。
電影《點球成金》以比利·比恩慧眼挖掘助手皮特·布蘭德(布蘭德雖以德波戴斯塔為原型,但人物塑造中融入了大量虛構元素)為起點,著重描述了他如何頂著壓力推行賽伯計量學,帶領奧克蘭運動家隊在2002年取得20連勝的過程。但與一般的體育電影不同,《點球成金》雖以賽場賽事為主旨,但影片始終圍繞著比利·比恩的球隊管理與家庭生活兩線展開,彼此交織補充,很多極具回味的高潮戲都發(fā)生在球場之外,人物傳記風格突出。這比恩是個極有意思的人物,一方面他頂住層層壓力,魄力十足地推行賽伯計量學,在實行選手買賣決斷時毫不拖泥帶水;另一方面他迷信自己在球場出現(xiàn)會為球隊帶來厄運,不敢觀看現(xiàn)場比賽,一人拿個小收音機在場外焦躁不安,想聽又怕聽。這種兩極的性格也影響到了他的私人生活。影片沒有對比利·比恩的失敗婚姻大行筆墨,只聚焦在他與12歲的女兒凱茜的關系上。比恩一方面對凱茜極盡憐愛之心,但另一方面卻對怎么作一位好父親摸不著頭腦。這個一心撲在棒球上的硬漢一到柔情處便笨拙萬分,要不是凱茜善解人意,他這個爸爸還真當?shù)檬 ?br>
不知是否受第二任導演索德伯格的影響,雖未加入人物訪談,但《點球成金》大量采用紀錄片的剪輯手法,在描述賽伯計量學原理或場上競技策略等技術性要素時常使用三連鏡層疊變焦推進,將視點聚焦于關鍵性數(shù)據(jù)資料,視覺性地強調其重要性。在談到真實的人物或賽事時會剪入歷史紀錄片段,增加現(xiàn)場感。這種紀錄片的敘事手法貫穿影片全體,風格凌厲冷靜,毫不煽情。在描述職棒球員轉會交易中,鏡頭與比恩一樣冷酷,多采用定焦、中遠景冷光、刻意延長停頓。球員們如同馬匹般被換來換去,說走就走,職棒游戲規(guī)則的殘忍可見一斑。但與此同時,比恩卻屢次談到棒球的迷人,談到場上無法預料的乾坤扭轉或功虧一簣。鏡頭在刻畫比恩情迷棒球運動時用的大多是中近景,常給出面部特寫,尤其試圖通過對眼睛的放大來揭示他內心的波瀾。比恩與凱茜相處的片段則注重強調冷色系中的暖色焦點,不多的幾次出場,凱茜的服裝多為紅、粉紫、小碎花等輕快暖色,既中和影片整體的蕭殺之氣,也與情節(jié)保持視覺步調一致,節(jié)奏感盎然。
《點球成金》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聲音的剪輯。在描繪第20場比賽中,場上背景的喧嘩聲鼓樂聲與比恩的少時回憶交織在一起,兩下相互映照推進。賽事行進到關鍵處聲音卻意外褪去,用靜音搭配慢動作畫面來調動情緒。但靜音也并非唯一的工具,情緒跌宕處,懸念積累時,幾不可聞的背景交響弦樂會細微漫入,由弱到強,一步步統(tǒng)領畫面基調,不經(jīng)意間便泄露了幕后心聲,強烈烘托棒球賽事的戲劇氣氛與觀眾惴惴不安的激動心情。
從表演的角度看,飾演比利·比恩的布拉德·皮特表現(xiàn)良好,但依然處處脫不開自身的明星影子,其表演精彩度遠不及配角喬納·希爾(Jona Hill):電影兩個最重要的小高潮若沒有希爾的烘托都將失色很多。希爾飾演的皮特·布蘭德第一次進入球員征選討論會議室,那份書呆子氣和表面謹慎之下掩蓋不住的興奮都讓人會心。他這份木訥一直貫穿電影始終,但層次并不單一。在經(jīng)理辦公室觀看比賽錄像回放一幕中,布蘭德的激情與魄力正式綻放,不讓人刮目相看都不行。喬納·希爾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在今年九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中,我覺得只有《點球成金》是一塊真正的金子,不炫技,不煽情,也不投機取巧,沉甸甸地踏實懇切。它顛覆了傳統(tǒng)體育題材電影的套路模式,將一個風險極大的枯燥題材拍出了新鮮度與興奮點。它的攝影風格、鏡頭剪切和聲音剪輯都充分發(fā)揮了電影技術的長處,在冷靜自制中展現(xiàn)(而非講述)了最為迷人的激情。影片鏡頭不說話,但鏡頭所表達的愛意卻勝過言語萬千。凱茜唱給比恩的歌說“你真是個笨蛋,爸爸,你真是個笨蛋”;電影《點球成金》前后歷時七年,三易劇本導演,能堅持投資拍攝完成這部作品的家伙們也堪稱“笨蛋”??烧沁@樣的“笨蛋”才會做出泯然眾人的驚人之舉,才愛得踏實、純粹,愛得義無反顧。他們是真正的金子。
《點球成金》改編自美國著名 財經(jīng)記者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2003年的人物傳記《魔球——逆境中制勝的智慧》。傳記的主人公比利·比恩(Billy Beane)是加州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的總經(jīng)理,在他的開創(chuàng)性管理方法下,處于嚴重資金劣勢的奧克蘭運動家隊在2002賽季竟創(chuàng)下美國職棒聯(lián)盟連贏20場的歷史記錄,堪稱奇跡。美國職棒和其他職業(yè)體育賽事一樣,成績好壞幾乎全仰仗隊中的球員優(yōu)劣,而球員作為流動資產哪個球隊出的價高就去哪隊,職聯(lián)賽事與其說拼技術,不如說更是拼實力、拼資金。奧克蘭運動家隊以四千多萬的資金抗衡上億身家的大隊(比如紐約洋基對),竟能頻頻取得勝利,這其中的奧妙自然很值得深究。
比利·比恩的制勝法寶是其助理經(jīng)理保羅·德波戴斯塔(Paul DePodesta)所推崇的棒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法“賽伯計量學”(Sabermetrics)。賽伯計量學通過一些統(tǒng)計指標來判斷一個球員的場上表現(xiàn),比如“投手防御率”(ERA),“上壘加長打率”(On-base plus slugging)等,把球員的防守力、攻擊力等主觀判斷轉換為客觀的可衡指標。以前棒球星探們全靠經(jīng)驗之談評估一個球員的表現(xiàn),預測其在未來職棒生涯中的潛力;有了賽伯計量學,這些經(jīng)驗談中的相當一部分轉變?yōu)榱丝梢姷耐顿Y理論,依靠計算機的統(tǒng)計結果,哪位球員擅長哪類技術,哪位球員的綜合價值超出其轉會費用,一目了然。打個也許不太貼切的比喻,這賽伯計量學就如同股票分析的陰陽線走勢圖,把大盤與個股的種種關系由玄學變?yōu)榱丝茖W,雖非絕對準確,但對投資人來說怎么都是值得依賴的參考工具。比恩的成功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職棒的運作模式,賽伯計量學從此正式登上棒球歷史舞臺。
電影《點球成金》以比利·比恩慧眼挖掘助手皮特·布蘭德(布蘭德雖以德波戴斯塔為原型,但人物塑造中融入了大量虛構元素)為起點,著重描述了他如何頂著壓力推行賽伯計量學,帶領奧克蘭運動家隊在2002年取得20連勝的過程。但與一般的體育電影不同,《點球成金》雖以賽場賽事為主旨,但影片始終圍繞著比利·比恩的球隊管理與家庭生活兩線展開,彼此交織補充,很多極具回味的高潮戲都發(fā)生在球場之外,人物傳記風格突出。這比恩是個極有意思的人物,一方面他頂住層層壓力,魄力十足地推行賽伯計量學,在實行選手買賣決斷時毫不拖泥帶水;另一方面他迷信自己在球場出現(xiàn)會為球隊帶來厄運,不敢觀看現(xiàn)場比賽,一人拿個小收音機在場外焦躁不安,想聽又怕聽。這種兩極的性格也影響到了他的私人生活。影片沒有對比利·比恩的失敗婚姻大行筆墨,只聚焦在他與12歲的女兒凱茜的關系上。比恩一方面對凱茜極盡憐愛之心,但另一方面卻對怎么作一位好父親摸不著頭腦。這個一心撲在棒球上的硬漢一到柔情處便笨拙萬分,要不是凱茜善解人意,他這個爸爸還真當?shù)檬 ?br>
不知是否受第二任導演索德伯格的影響,雖未加入人物訪談,但《點球成金》大量采用紀錄片的剪輯手法,在描述賽伯計量學原理或場上競技策略等技術性要素時常使用三連鏡層疊變焦推進,將視點聚焦于關鍵性數(shù)據(jù)資料,視覺性地強調其重要性。在談到真實的人物或賽事時會剪入歷史紀錄片段,增加現(xiàn)場感。這種紀錄片的敘事手法貫穿影片全體,風格凌厲冷靜,毫不煽情。在描述職棒球員轉會交易中,鏡頭與比恩一樣冷酷,多采用定焦、中遠景冷光、刻意延長停頓。球員們如同馬匹般被換來換去,說走就走,職棒游戲規(guī)則的殘忍可見一斑。但與此同時,比恩卻屢次談到棒球的迷人,談到場上無法預料的乾坤扭轉或功虧一簣。鏡頭在刻畫比恩情迷棒球運動時用的大多是中近景,常給出面部特寫,尤其試圖通過對眼睛的放大來揭示他內心的波瀾。比恩與凱茜相處的片段則注重強調冷色系中的暖色焦點,不多的幾次出場,凱茜的服裝多為紅、粉紫、小碎花等輕快暖色,既中和影片整體的蕭殺之氣,也與情節(jié)保持視覺步調一致,節(jié)奏感盎然。
《點球成金》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聲音的剪輯。在描繪第20場比賽中,場上背景的喧嘩聲鼓樂聲與比恩的少時回憶交織在一起,兩下相互映照推進。賽事行進到關鍵處聲音卻意外褪去,用靜音搭配慢動作畫面來調動情緒。但靜音也并非唯一的工具,情緒跌宕處,懸念積累時,幾不可聞的背景交響弦樂會細微漫入,由弱到強,一步步統(tǒng)領畫面基調,不經(jīng)意間便泄露了幕后心聲,強烈烘托棒球賽事的戲劇氣氛與觀眾惴惴不安的激動心情。
從表演的角度看,飾演比利·比恩的布拉德·皮特表現(xiàn)良好,但依然處處脫不開自身的明星影子,其表演精彩度遠不及配角喬納·希爾(Jona Hill):電影兩個最重要的小高潮若沒有希爾的烘托都將失色很多。希爾飾演的皮特·布蘭德第一次進入球員征選討論會議室,那份書呆子氣和表面謹慎之下掩蓋不住的興奮都讓人會心。他這份木訥一直貫穿電影始終,但層次并不單一。在經(jīng)理辦公室觀看比賽錄像回放一幕中,布蘭德的激情與魄力正式綻放,不讓人刮目相看都不行。喬納·希爾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在今年九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中,我覺得只有《點球成金》是一塊真正的金子,不炫技,不煽情,也不投機取巧,沉甸甸地踏實懇切。它顛覆了傳統(tǒng)體育題材電影的套路模式,將一個風險極大的枯燥題材拍出了新鮮度與興奮點。它的攝影風格、鏡頭剪切和聲音剪輯都充分發(fā)揮了電影技術的長處,在冷靜自制中展現(xiàn)(而非講述)了最為迷人的激情。影片鏡頭不說話,但鏡頭所表達的愛意卻勝過言語萬千。凱茜唱給比恩的歌說“你真是個笨蛋,爸爸,你真是個笨蛋”;電影《點球成金》前后歷時七年,三易劇本導演,能堅持投資拍攝完成這部作品的家伙們也堪稱“笨蛋”??烧沁@樣的“笨蛋”才會做出泯然眾人的驚人之舉,才愛得踏實、純粹,愛得義無反顧。他們是真正的金子。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